新闻中心

热门演出

不演小品的这些年 陈佩斯都在做什么?

来源:都市快报刊发时间:记者:

2008年,陈佩斯来浙江巡演《阿斗》,我是跟组记者。从宁波到杭州,一共见了他两面。十年时光过去,其他细节模糊到已经需要去翻数据库里自己写的报道才想得起来,但有两点印象极其深刻。一是这个中国家喻户晓的笑星,私底下极其严肃,几乎可以用“不苟言笑”来形容。我那时刚跑娱乐线,后来才发现,这大约是顶级笑星的通病。小沈阳来浙江卫视录综艺节目,常常是整天不见一个笑脸。至于周星驰,江湖上甚至都在传他有抑郁症。为什么会这样?我私下揣测,也许是因为每一出喜剧,乃至每一个包袱诞生的背后,其实都浸满了艰辛。二是在台下他对嗓子的爱惜,能不说话便不说话,要说也是轻声慢语。对嗓子保护到这种程度的,我见过的第二个人是张学友。

 

小品

 

1984年,陈佩斯和朱时茂凭借《吃面》在当年春晚一炮而红,几乎以一己之力,开创了“小品”这种喜剧表演形式。陈佩斯在接受腾讯采访时回忆,这个小品能够登台,全靠了朱时茂的“厚脸皮”。因为这个小品细细品味起来,就是单纯搞笑,没有任何的教化功能,这并不符合当时的演出大环境。因此,这个小品始终处在分分钟夭折的状态,陈佩斯和朱时茂在整个演出组的地位也就变得很尴尬。导演组一直在纠结这个节目究竟能不能上。当然,最后的结果,地球人都知道了。

 

《吃面》走红以后,陈佩斯和朱时茂成了春晚的常客。一个个经典诞生的背后,是两人和导演组不断磕碰磨合。直到1998年,两人留下《王爷和邮差》作为春晚绝唱。1999年,那场著名的官司开始了——央视旗下一家公司未经两人许可,在发行的影视光碟里使用了他们的小品影像。2001年,两人胜诉,但从此,小品演员陈佩斯的电视生涯宣告落幕。

 

话剧

 

没演小品以前,陈佩斯是个电影演员。年长的观众,应该对他主演的《瞧这一家子》、“二子”系列都有印象。之所以没有再演电影,一个说法是,陈佩斯最后一部电影《好汉三条半》与当时“中国第一部贺岁片”《甲方乙方》正面硬杠,结果,《好汉三条半》上映5天后,变成只能在郊区院线播放。自此,陈佩斯也诀别了电影。

 

对于一个演员来说,电视、电影的路都断了,那也就只剩下舞台了。陈佩斯创办了大道公司,打造了自己的第一部话剧《托儿》,2001年开始全国巡演。对于现在已经养成了购票习惯的观众来说,可能很难想象,话剧曾经是一个怎样艰辛求活的剧种。其实,哪怕到了今天,一些大的话剧剧团,演员温饱早就不成问题,但如果想打开知名度,还是得想办法去“触电”。我在跑《演员的诞生》的时候,看到蓝盈莹的名字,吓了一跳:人艺的“蔡文姬”哇!跑到综艺里来当学员!

 

从这一点来说,陈佩斯是在逆向行走。凭借他之前在电视和电影上累积下来的人气,也凭借《托儿》本身的素质,陈佩斯创立的大道公司的官网上说该剧“创造了上千万元的票房神话”。如果这个数据真实,在那个年代,这的确是一个神话。2003年,《亲戚朋友好算账》上档。2004年,《阳台》。2008年,《阿斗》。2015年,《戏台》上档,巡演至今。2015年,还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——陈佩斯重登央视,被外界视为是陈佩斯和央视和解的信号。

 

这5部剧里,我看过的是《阿斗》。在这部剧中,陈佩斯重塑了刘禅的形象,这个失意的君王不再是个“扶不起的阿斗”,而是一个为了减少蜀地的流血牺牲,心甘情愿葬送了自家基业的悲剧英雄。当时看的时候,感觉蛮有新意,直到现在来看,也不显过时——这不就是这几年最最流行的同人小剧场么!吴秀波的《军师联盟》、马伯庸的《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》,不都是这个套路么。

 

培训班

 

2011年,陈佩斯办了个喜剧演员培训班,号称是国内首家专业喜剧培训班。究其原因,是他的大道公司在北京的剧院里常年要上演由他导演的喜剧。因为演出频繁,从外面聘请演员成本太高,陈佩斯就想到了自己来培训演员。一开始,是想招一些有表演基础的演员,结果来的全部是零基础的新人,用现在的话来说,叫“素人”。这些素人在陈佩斯的指导下,不少人成长为了舞台上的台柱子。写到这里,我又要发散思维了。哎,这不就是喜剧班的“偶像练习生”么!

 

在这些学员里,有一个学员名叫陈大愚,他的另一个身份,是陈佩斯的儿子。通过言传身教,陈佩斯一点点教会了儿子戏剧表演。随后,陈大愚出道,这些年,在新版《托儿》中,顶替陈佩斯担任男一号的都已经是陈大愚。今年5月29日在上海展演的时候,陈大愚穿的是父亲17年前穿的同一身戏服,一样的合身。

 

我不知道陈佩斯在教儿子学表演的时候,有没有想起自己的父亲陈强。陈强之前一直不同意儿子学表演,直到1969年,陈佩斯下放到内蒙古,1973年,陈佩斯向家里提出,希望借由考上文工团的机会返城。自此,陈强开始手把手培训“素人”陈佩斯舞台表演艺术。

 

两阕词

 

从1999年和央视旗下那家公司打官司开始,到2001年《托儿》巡演的这两年时间里,陈佩斯和妻子还曾在延庆过过一段农居生活。关于这段日子,之前有说法是,陈佩斯穷困潦倒,只能和妻子承包荒山,靠种石榴度日。而现在的说法则是,陈佩斯并没有穷到要靠种果树筹钱,去山林里是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。这些说法,我也无从求证,但我感兴趣的是,据说在陈佩斯山里的家中有一块青石板,上面刻着苏轼的《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》。

 

而在大道公司的会客厅里,挂着陈佩斯手书的《沁园春·恨》,这阕词的作者是郑夑。如果你觉得这个名字很陌生,他还有个中国人都知道的ID——郑板桥。

 

这两阕词里,苏东坡那首堪称家喻户晓。而郑板桥这首,我也是因为写这篇稿子,才第一次看到。里面有两句,细品非常有意思。一句是“荥阳郑,有慕歌家世,乞食风情”。另一句则是——“难道天公,还箝恨口,不许长吁一两声?”

 

我翻找了自己2008年写的报道,发现了陈佩斯对诗词的喜爱。当时,在解释自己为何弃小品而选话剧时,陈佩斯随口便引了李清照的词“只恐双溪舴艋舟,载不动许多愁”。那时候他说,小品是小溪的船,而话剧是港口里的大海船,因此他选择了话剧。

 

记者 钱卓君 摄影 金盈盈